网站标志
导航菜单
人物简介

 会长:


 

任大山:1966年生,河南郸城县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九三学社河南省公共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河南省文化史志学会会长,河南中华民族促进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编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与《河南省志·文化志》的编纂,为副主编。参与2003年卷至2010年卷《河南文化文物年鉴》的编纂,为副主编。著有《中国百家姓书库·高》一书,主编了《何日章研究》,参与《河南省图书馆志略》、《河南省图书馆志》、《河南省图书馆百年》等书籍编纂,为副主编,参与《中原寻根》、《中国灾难大百科》、《谋略大典》等书的编写。撰写专业论文20余篇。



副会长:

  高天星:1937年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原任郑州大学成教学院院长、《大学文科园地》杂志社主编、郑州大学民俗文化所所长。曾担任文艺学研究生、博士生导师。现仍任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化史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河南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郑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出版的主要论著有:《现代写作学》、《诗歌艺术学》、《民族文化审美论稿》、《老年文化学》、《现代公关学》、《中国民俗文化学》、《中国节日民俗文化》、《中国谚语选》、《黄帝文化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邵原创世神话群》、《许由的传说》、《嵩山民俗摸摸会》、《中华锦绣谚语》、《中国节日民俗文化系列丛书(7部)》等二十多部,论文二百余篇。文学作品有《美之颂》、《黄河儿女的水经新篇》、《璀璨的银河》、《生活的爱歌(诗集)》、《尕豆妹与马五哥》(回族经典民间叙事长诗)等。有的论著曾荣获国家、省市金奖、一等奖和优秀奖。并荣获“中华优秀作家”、“中华当代文化名人”、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河南省民间文艺终身成就奖”称号。 


王书平:1942年出生,河南宜阳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先后在许昌市七

中、扶沟县文化局、河南省司法干部学校工作。1983年调入河南省文化厅从事文化史志工作,

后任文化厅史志办副主任、副调研员。参与“中国十大艺术集成”河南卷、《河南省志·文化志》

的编纂工作,创办了《河南文化艺术年鉴》(后改为《河南文化文物年鉴》),主编了《河南省

志·文化志》(续志),为河南文化史志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倡议创办了河南省文化史志学会,

为副会长。


  卢焱:1964年生,河南郸城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先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写作、审美教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及新闻传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出版有《中原文化精神》(与人合著)《新闻美学初论》《学术论文写作》等专著或高校教材;有《刘震云中篇小说的审美指向》《论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美育作用》《中原婚俗中的语言趣象》等四十篇学术论文散见于学术期刊或大专院校学报;做过省部级科研项目,也获过省部级奖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河南省人民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现杰:1972年出生,河南汝州人。河南省文化史志学会副会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膏药项目代表传承人、知名中医外治专家、膏药大师、副研究员、农工党郑州市市委委员。河南省阿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所长、郑州市膏药协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常委、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标准化协会理事、郑州市学科专家库专家、郑州市高技能人才库成员。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工作30年,发表论文30多篇,荣获国家专利8项,各种奖励40多次。主编《论类风湿病》《中药民间故事》《黑膏药简史》《解读中医知未病》《五谷杂粮养生指南》《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中医特色专科诊疗研究》,参编《新编医院管理学》等。


葛磊:男,生于1980年,汉族,河南夏邑人。200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部主任,助理研究员。河南省文化史志学会副会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有文化部课题《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参与了国家课题“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现状调查(河南部分)”“中国节日文本志·马街书会”“中国节日影像志·马街书会”及河南省哲社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豫剧保护发展研究”;在文化部《艺术通讯》《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航院学报》《东方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有《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系列丛书·柳子戏》《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系列丛书·四股弦》《口述三团》《新世纪河南文化·艺术科研卷》等,参与了《当代豫剧》《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中原记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2013)》《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成果汇编》《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成果展图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成果汇编(2013-201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河南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河南部分)》等书的编写工作;先后参与了二十四节气、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丰马街书会整体性保护规划纲要及详细规划、陕县地坑院群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等文本撰写;先后参与了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河南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论证及具体实施;还多次参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立项及结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文本撰写及审核修改工作。

 

风景名胜
图片
脚注信息
0